毛主席为何不杀溥仪?不是没有可杀之罪而是杀了不利
时间:2024-07-24  浏览次数:663

  历史进程中的一粒尘埃落到一个人头上,也会变成一座沉重的大山。这句话用来形容清朝末年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来说,实在贴切不过。从年仅三岁时就成为旧中国的皇帝,到1967年患病去世,这位清朝废帝的一生可谓是起起伏伏,令人慨叹。

  1932年,在天津租界生活七年的溥仪仍然不忘复辟自己的王朝,随日本驻屯司令土肥原贤二秘密潜赴奉天,任伪满洲国皇帝执政。但众人皆知,溥仪只是日本意图侵略统治中国的一个傀儡,但受尽优待的清朝废帝溥仪为了眼前的安稳与荣华,自己也不愿戳破这个美好的梦境。

  但日本企图破坏中国主权完整的计划必不成行,1945年中国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伪满洲国政权彻底覆灭,溥仪作为民族和国家的罪人深怕接受审判,仓皇逃往苏联,甚至多次向苏联上书表示自请永居苏联。

  以为自己美梦成真的溥仪却没想到苏联外长维辛斯基在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提出了关于日本战犯以及溥仪等人的引渡问题,他认为新中国已然成立,以溥仪为代表的战俘应当由中国人民进行审判和处理。

  于是这位过去的两朝“皇帝”在1950年8月被引渡回国,当即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劳动改造。

  其实在溥仪被引渡回国之前,毛主席就已经开展了多次会谈,研究这些战犯回国后的处理问题。尤其是作为两朝废帝的溥仪,毛主席更是作出重要批示。

  “什么样的人可以不杀呢?胡风、潘汉年、饶漱石这样的人可以不杀,被俘的战犯宣统皇帝溥仪、康泽这样的人也可以不杀。但不杀他们,不是没有可杀之罪,而是杀了会对现在的形势不利。”

  就这样,经过毛主席的一番深思熟虑,溥仪并没有被处死。因为作为旧封建时期的头号反革命分子,溥仪并不仅仅是一个战犯,他更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个象征和一个符号,这样的人杀了一个,后面就要杀第二个第三个,人头落地血流成河,这样是不利于我们新中国的和平发展的。

  政治的智慧并不在于处死一个人就大获全胜,溥仪的死一不能利于革命,而不能增加生产,三不能提高科学水平,四不能完全除掉四害。但若第一个处死了他,反而会给新中国蒙上一个杀俘虏的不好名声,这样对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也是不利的。

  毛主席认为若只是单纯的清算罪行,那旧中国的一切反革命分子都要掉脑袋,这样并不能从根本上清除隐患,反而会使那些不怀好意的人拿到把柄。不如让这些战犯都在我党管理之下接受劳动改造,接受社会主义新思想的教育,把他们彻底从观念上转变过来,把这些反革命分子变成新中国的拥护力量。

  而且对溥仪的处理更是重中之重,作为封建制度的头号代表人物,必然还有许多人是溥仪的“一丘之貉”,这一点后来也被印证——在战犯管理所中许多清朝时期的“旧臣”见到溥仪还会向他行跪拜大礼。 对作为战犯的溥仪适当优待,事实上也是给那些其他的反革命分子一个表示——只要积极接受改造,真心悔过,国家就有转圜的余地。

  后来毛主席还曾接见在人民政府任职的溥仪的叔父载涛,还建议他带领家人去探望在改造中的溥仪,但载涛对此却十分局促,怕沾染上了反革命的色彩。但毛主席哈哈一笑,告诉载涛不要害怕,“我们要消灭的不是哪一个人,而是剥削阶级。

  进入战犯管理所的溥仪期初离开了侍从,生活自理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别说干活儿了,就连自己系鞋带、扣扣子也是笨手笨脚,连迭被子都是由管理员多次示范后才学会。但接受过传统教育和西式教育的溥仪稍稍懂些基本的医疗常识,他主动要求到管理所的医疗室帮助医生工作,经过那段时间的改造,大家都发现从前无声抗拒的那个溥仪不见了,他开始越来越配合管理所人员的工作,劳动时也是更加积极。

  1959年,全国人大经过会议决定了特赦改恶从善罪犯的决定。随后国家方面就发布了一批特赦人员名单。面对首批特赦,溥仪丝毫不抱希望,甚至在管理所人员宣读特赦人员名单时,他都恍恍惚惚,直到“溥仪”两个字传到他耳朵里,他才醒过神发现自己全身颤抖。

  回到房间的溥仪仍然不敢相信自己竟然在首批受到特赦的名单之内,他多次询问管理所的人员才确认自己真的没有听错。溥仪很清楚自己的罪过,作为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东北的代言人和傀儡皇帝,他从来没想过自己此生还能恢复自由。

  特赦后的溥仪在妹妹家住了许久,但他不敢多加叨扰,一时间却也无处可去。这时周总理听说了此事,立马把溥仪安排到一家旅馆里,总理又考虑到之后他的生计问题,还专门把溥仪叫去询问他会些什么。

  “我懂一点药理,会给人扎针、量血压,我想给人看病。”溥仪想了想又说道:“或者我可以去故宫给人当导游,我从小在那长大,再熟悉不过了。”

  周总理听了溥仪的话想了一想,良久才开口,你虽然懂一点医疗常识,但不要给人看病,万一看得不好又要出大问题,当向导也不太合适,怕是会引起群众骚动。你的工作问题我再想一想吧。

  经过周总理多番考虑之后,决定让溥仪去北京植物园当一名园艺工人。而且为了照顾溥仪的身体状况,还与郭沫若打过招呼,告诉他溥仪上午干活下午看书学习,最好一周能固定休息一天,能够到北京城里多转转。就这样,被特赦后的溥仪不仅有了住处,还有了一份较为正式的工作可以赚钱养活自己。

  说到赚钱养活自己,就不能不提到毛主席对溥仪的关照。那时毛主席听说溥仪每个月只有180元的工资,觉得实在太少了,于是他就悄悄叫来章士钊,从自己的稿费里拿出来一部分钱要他交给溥仪改善当时拮据的生活。

  溥仪面对章士钊送来的这笔钱,很是感动,起初他怎么也不愿意接受,溥仪说自己现如今有了国家安排的工作,能够自己挣钱了,加上之前在毛主席指点下出版了《我的前半生》后也会收到一点稿费,他坚决不肯收下这笔救助金。还是在章士钊的劝说下,表明这是毛主席对他的关心和心意,溥仪才深表感谢的收下,当天就提笔给毛主席写下一封感谢信。

  作为曾经的罪人,溥仪也深知自己犯下的反革命错误无法弥补,于是他无论是在战犯管理所改造期间,还是植物园工作期间,都在认真学习革命的先进理论和进步思想,力求弥补自己的过失,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国人民。

  毛主席、周总理和新中国政府对他的关怀和礼遇,更是让他感激涕零,多次向主席表达一定会尽绵薄之力为社会和人民做出贡献。

  毛主席或许也感受到了溥仪悔过自新的决心,后来还专门请溥仪吃了一顿家宴,特意请来了章士钊、程潜、仇鳌、王季范四位乡友作陪。四人刚到的时候都不知道毛主席要宴请什么人物,纷纷一头雾水,正准备开口询问的时候,毛主席笑着告诉他们:“今天请你们来是要陪一位客人。”

  这个客人确实是非同一般呐,你们都认识他,他可是你们的顶头上司,当然了,也是我的顶头上司,等他来了你们就知道了。

  看着章士钊等人的惊讶神色,毛主席忍不住笑道,“这是宣统皇帝啊,你们不认识吗?咱们曾经都是他的臣民。”这时众人顿觉气氛轻松,纷纷笑了起来。

  席间毛主席还亲自给溥仪夹菜,问溥仪这些家常便饭比起御膳房的菜如何。溥仪被湖南菜辣出了许多汗,一边吃着青椒炒苦瓜,一边说:很好吃,很好吃。

  毛主席对着章士钊等人笑着说:“湖南人最爱吃辣椒,身上辣味最终,看来溥仪这个北方人身上也有辣味嘞。”说着又让人给溥仪倒了一杯水解解辣,又问了他许多生活上的近况,又告诉他:现在你应该好好总结自己的人生经历,吸取教训。

  我看过你之前那篇自传了,我认为其中自我检讨的意味太重了,现在你已然是中国人民的一分子了,前半生要在些的客观真实一点,不要写成检讨书。

  溥仪听到主席关怀的话,心中不免又多了一份轻松和感激,他更为自己能成为新中国的人民而感到激动而自豪。饭后毛主席邀请大家一起合张影,照片中毛主席和溥仪并肩而立,两人脸上都是布满笑意,这张照片不仅代表着毛主席的气量,溥仪作为新中国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的鲜明个例更昭示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1962年,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照之下,溥仪外关厢医院的护士李淑贤结为夫妻,继风雨跌宕的前半生之后,溥仪安稳的后半生也接踵而至,而他的生活也都是新中国所给予的。

  对溥仪来说,经历特赦、有了工作和新的家庭这些都是新中国给予他人生的又一个转机,这些都让他想要为社会和人民再多做出一点贡献,然而天不遂人愿,1966年溥仪不幸患上尿毒症,被迫住进了医院。

  病重的时光里,溥仪还多次对着与毛主席的合照喃喃自语,“毛主席对我们太好了,我的病是不能治好的了,我就快要离开人世了,但我仍然没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什么贡献......”

  或许是自责,或许是可惜,即使在医生的全力救治之下,溥仪的病情还是恶化的很快。1967年10月17日的清晨,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因肾癌尿毒症病发去世。

  得知溥仪去世后,毛主席和周总理都第一时间向他的遗孀表示慰问,在尊重家属意愿的前提上,溥仪的遗体被火化,暂时安置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我们纵观溥仪的一生不禁慨叹,旧封建社会就如同吃人的老虎,唯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后的新中国才能促人走向新生。是毛主席的大度气量和广阔胸襟改变了他,是一心为民的我党将他从生死边缘拉回,是追求进步光明的新中国救了他,让这个原本应该被处死的战犯“皇帝”有了后来安稳的后半生。

  本期文章带领大家了解了毛主席没有选择处死溥仪反而特赦后又多加善待的原因,不禁让我们感受到了伟人的胸襟气量和他的高瞻远瞩。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本期文章的朋友点赞评论关注支持一下吧,咱们下期再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篇:向“新”而行以“质”致远科创板笃行五年改革再出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