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一出,不乏支持的声音,从拿下34亿票房的《热辣滚烫》,到一年减重100斤后“一切都来得及”的呼喊,再到官宣代言不断。
不是拿放大锐化后的贾玲对比照得出结论:“减重的贾玲起码老了十几岁”“皮肤失去胶原蛋白感”……
电影外,“不好笑了,喜感没了,福相也没了”“过度炒作,花大价钱拍个真人秀”的人身攻击不断涌来。
关于喜剧能力是不是脂溶性的、瘦子是否和搞笑无缘、人减肥后会被夺舍吗这些问题,在没有经过研究证实前,或许见仁见智。
有时是差不多以半个月为周期,以“贾玲体重反弹了”“贾玲胖回去了”为中心思想的话题,频繁登上热搜;
有时是以“贾玲满脸疲惫”“贾玲眼里没光了”“贾玲还能拍好喜剧吗”……为主旨的讨论,刷爆豆瓣、小红书讨论区。
即使对于lululemon和贾玲的合作,到底是“品牌的一次下沉动作”,还是“对精英主义的推崇”还没有一个定论,但锁定话题的结论,大抵殊途同归:
一方面,是lululemon在满足人们穿着舒适需求的同时,推动健身、瑜伽演变成为了一种都市文化元素;
如今,品牌还是那个品牌,衣服还是那些衣服,只因选择了真的因为自律、运动、自我管理而更健康的贾玲后,就被骂了?
“我眼大嘴小鼻梁挺,腿长胳膊长S型,我的名字叫瞿颖;我有胳膊还有腿,还有鼻子也有嘴,我的名字叫贾玲”
而“胖”“丑”往往会消解攻击性和侵略性,让看起来更人畜无害,才能让观众产生“优越感”,才有可能“搞笑” 。
从“肥姐”沉殿霞,到在各大港片中以“丑角形象”出现的吴君如,再到年轻时就演起了“缺牙”老太太的宋丹丹,不外如是。
一个没那么优秀,也没那么让父母省心的小孩,穿越到了1981年,并遇到了年轻时候的妈妈李焕英。
取材自贾玲和妈妈真实的故事,作品上映后广受好评,贾玲也凭这部作品,一跃成为当时的全球票房最高女导演。
每当她打起精神,为别人付出时,家人的伤害,亲人的背刺,爱人朋友的背叛总在磨灭她对生活的希望。
“其实我挺喜欢拳击的,两个人打成那样,最后还能抱在一起,我以为想得到拥抱,只有对人好才行呢。”
就如同她很久以前,因为“原先禁锢在女性表演者身上的规矩很难打破”,而放弃执着多年的相声一样。
有观众夸她唱歌好听,贾玲惊喜交加“真的假的,我有歌迷”,顺便提到自己录歌曲风格很特别,“有一种天然的嘶吼感”。
就像她原来做演员时一样,为了更好的表演效果,兼顾服装、化妆、道具的选择,而不是只把表演看做谋生手段。
她在自述中谈到自己表演喜剧的技巧,她会戴上鲜艳的假发和夸张的假睫毛,穿上臃肿的裙子,扮演一个丑陋肥胖粗鄙的女人。
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也对这个故事进行了致敬,麦瑟尔夫人在大名鼎鼎的煤气灯咖啡馆接连抛出问题:
“为什么女人要伪装自己?为什么我们要假装自己很蠢?为什么我们要假装绝望无助?为什么我们要假装抱歉遗憾?为什么我们要假装饱腹不饥?”
七十年前被迫扮丑的菲利普狄勒,七十年后因为瘦身成功、代言高奢被骂的贾玲,都被困在这样的夹缝里。
说到底,从Prada到Lululemon,看中的从不仅是贾玲的变化;大家说品牌选对人,也不仅仅是因为贾玲的身材。
一群小青蛙爬铁塔,爬着爬着有青蛙质疑“傻不傻,为什么要爬”,大家都停下来,嘲笑自己最初的想法。只有一只小青蛙一直没停,最终抵达塔顶。
看起来颇为鸡汤的小故事,别人听了往往不置可否,贾玲却说:“我很想爬到塔顶,想看看上面的风景如何。”
“总有人问我在拍什么,你看到什么我就拍了什么呗......今年新疆风好大,因为站在山顶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