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财经】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美国消费者悲观情绪“飙升”
时间:2023-12-16  浏览次数:663

  中国日报网11月3日电 最新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三个月下降,降至102.6,为5个月低点。

  上周公布的另一项数据也显示,消费者信心有所回落。密歇根大学的报告显示,10月份的近期通胀预期升至4.2%,为5个月高点。

  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表示,造成美国消费者信心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持续的通胀高企、利率上涨以及政治不稳定等因素。

  与此同时,彭博新闻社进行的一项新的哈里斯民意调查显示,悲观情绪的飙升主要源于对美联储激进加息行动的担忧。

  尽管通胀率已从9.1%的高位回落,但仍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美国劳工部10月12日报告称,9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衡量汽油、杂货和租金等日常用品价格的广泛指标)环比上涨 0.4%。价格较一年前同期上涨3.7%。

  加息往往会导致消费者和商业贷款利率上升,从而推高借贷成本,使得美国民众的钱包大幅“缩水”,大大减缓了经济发展。

  根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数据,在截至8月的最新季度报告中,美国信用卡的平均利率徘徊在21%左右,而去年同期的平均利率约为16%。Bankrate的数据显示,对于零售商发行的卡,平均利率接近 30%,创历史新高。

  美国人的借贷成本急剧上升,当前房贷利率已逼近8%,汽车贷款平均利率跃升至7.4%,令许多美国民众“叫苦不迭”。数据显示,过去18个月的利率稳步上涨可能会让他们损失数百甚至数千美元。

  美国《福布斯》杂志近日援引经济学家克里斯·沃特林的话称,消费主导了美国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二,然而美国家庭的存款正在快速减少,这意味着美国近期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如果说美国的个人债务尚且是个“小数字”,那么美国的国家债务则是一个“庞然大物”。美国福克斯新闻网(FOX NEWS)近日刊文称,如果您认为财政部最近投下金融炸弹:宣布 2023 财年赤字为 1.7 万亿美元感到害怕,请坐下来继续阅读,美国财政部刚刚发布了新数据,预计 2024 财年上半年借款额将达 1.6 万亿美元。

  文章中写道,20世纪90年代后,联邦政府似乎完全放弃了平衡预算的想法,更不用说偿还债务了。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就是一个国家制造财政炸弹的方式。所谓的“拜登经济学”,不仅使炸弹变得更大,而且还引起通货膨胀,迫使利率上升,这就是点燃导火线的火柴。

  双线资本CEO、有“新债王”之称的杰弗里·冈拉克(Jeffrey Gundlach)对不断增长的联邦赤字发出了警告,截至9月的上一财年结束时,联邦赤字的预算缺口使得美国惊人的债务总额“雪上加霜”,目前美国的债务总额已接近34万亿美元。他认为,随着美国经济进一步恶化,将在明年陷入衰退,利率将趋于走低。

  冈拉克还指出了美国经济放缓的一些迹象。冈拉克说:“我真的相信裁员潮即将席卷而来。我们已经看到不少招聘冻结和裁员公告,金融公司和科技公司都在裁员,我相信这种情况还会继续扩大。”

  曾担任乔治·索罗斯首席策略师的知名投资者斯坦·德鲁肯米勒(Stan Druckenmiller)表示,他对美国经济前景顾虑加深,美国经济正在变得更加疲软,疫情时期的财政刺激正在“迅速耗尽”。他补充说,之所以经济衰退还没有发生,是因为很多企业和家庭在前几年锁定了较低的借贷成本,从而免受了利率上升的影响。但是,随着他们在未来两年内再次借贷,高利率的问题将会暴露无遗。

  “可别小看村支书这个岗位,责任大着呢。这几年在村上干,我一直努力帮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深感‘群众利益无小事’!”12月10日,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红塔村,33岁的村党支部书记张千劳谈到基层工作收获时感慨颇深。

  在新石器时代,人发明了绳子和编织的技艺。大约距今五千年前后,人把绳子做成缰绳,套在了牛马等大型动物身上,让它们成了牲畜。人们驱使牛耕地,驾驭马奔跑。人也转变成了农夫、牧人或骑手,由此开启了以农业和畜牧业主导的时代。

  南海海下1500米的幽深处,能见度极低,一只机械手却可以灵活地搬运沉船中的瓷器。只见它精准地靠近一个瓷瓶,轻轻地拿起,转动方向,稳稳地放入旁边的蓝色收纳筐中,熟练程度几乎和人的手臂相同。

  近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文章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新时代新征程上,耕地保护任务没有减轻,而是更加艰巨。”“耕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要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这为我们加强耕地保护、端牢“中国饭碗”提供了重要遵循,明确了前进方向。

  因为与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都息息相关,十几年来,农业文化遗产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浙江青田几年前就与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联合建立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研究中心”,与浙江大学共建了博士生科研基地。

  2022年,国际科学团队完成第一个完整的、无间隙的人类基因组序列。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说,现在成本降低后,很多以前舍不得测的基因组类别现在都能测序了,比如疾病基因组、药物基因组等。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2日发布的北极年度气候报告显示,2023年北极的平均表面气温是自1900年以来第六高,夏季地表气温创有气温记录以来新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所属国有企业,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紧紧依靠科技进步驱动产品创新和产业发展,研发和掌握更多的国之重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培养用好青年科技人才,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意义重大。丁冉建议,对一些从事长周期基础研究的青年科技人才,应适当放宽博士后进出站的年龄限制。

  统筹不仅限于区域内,更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促进要素资源的整合创新在长三角经济版图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远近闻名。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要从体制机制、要素流动、产业协作等方面实现更高效的协同联动,凝聚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大数据、人工智能(AI)和大模型的融合发展,将激活科学研究的创新力和生命力,帮助破解更多科学密码。

  《自然·电子学》12日报告了一种由电子硬件和一个大脑类器官组成的混合计算系统,可执行如语音识别和非线性方程预测等任务。

  (记者刘志强、常钦、郁静娴)粮食丰收,颗粒归仓。今年,在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情况下,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功不可没。减“单”增“双”,湖南省湘乡市棋梓镇普安村农民田学文说:“单季稻改成双季稻,早稻集中育秧每亩补贴100元,流转的2000多亩田多种了一季,增收20万元左右。

  近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青年学者、中山大学教授黄凯团队研究开发出一款高度仿生的老鼠机器人NeRmo,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的核心创新在于其柔性脊柱的水平摆动设计,大幅提升了机器人的运动灵活性和效率。

  据新华社电国家统计局12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据介绍,2023年,全国夏粮产量为2923亿斤,比上年减少25亿斤,下降0.8%;早稻产量为566.7亿斤,比上年增加4.3亿斤,增长0.8%。

  “海上风电是清洁能源建设的兵家必争之地,更是风能产业的科技制高点。”他建议,加强海上风电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制关键共性技术标准,通过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快速发展的5G、人工智能等技术,是充满活力的创新引擎,亦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的重要抓手。这些数字都表明,中国将持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科技创新带来的福祉。




上一篇:常高才回国投案!   下一篇:美媒曝以军在加沙地带投下大量非制导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