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养儿防老”,意思就是把孩子抚养成人,等自己随着年纪增加行动不便后,能有个儿子能赡养自己。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传统养老方式慢慢失去了原本的初衷。有些年轻人因为背负着更大的社会压力,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养老。有些则把父母留在老家给点生活费就算是养老了。从前那种“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消失了,所以现如今很多老人年轻时候遵从的“养儿防老”,到底能不能实现,也许只有自己知道了……
今天要说的是老家农村里两个老人的故事,他们年轻时没有与儿女好好相处,老了之后被儿女抛弃,无人养老,最终郁郁而终……
我的老家在一座小山村里,大概是因为在山沟沟里,村子又小,谁家有点新鲜事,马上整个村都知道了。村里面的人喜欢聚在村口的广场上晒太阳聊天,谁家买了新家电,谁家丢了几只鸡,谁家的孩子考试不及格……这些都是村民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我的小时候,经常也坐在广场一角听大人们谈天说地。在那时的记忆中,总是有一对老人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拖着一袋垃圾从广场边经过,有次我好奇地问爷爷,这两人是谁啊?爷爷立马打断我的话,说什么小孩子不懂就别去乱问,看到这两人就赶紧离远点。
经过几天不懈的努力,我终于在八卦群众口中打听出了这两位老人的情况,原来那对老人也是苦命人,那个老大爷年轻的时候老伴就去世了,自己把儿子养大成人,好不容易娶了老婆,可这老大爷却经常因为一些生活琐事跟自己儿媳妇吵架,老大爷儿子劝父亲别管那么多事,可这老大爷脾气倔得很,没两天又吵起来了,索性自己一个人搬到外面自己住。而那个老大娘听说是脑子有点不灵光,被自己的儿女嫌弃,任由她自己在外头自生自灭。两人什么时候在一起的大伙也说不清,老大爷的儿子看到自己的父亲跟个这样的老婆子厮混在一起也嫌丢人,就再也没去找过他。这两个老人被自己的儿女遗弃了,只得捡垃圾卖废品过日子。
这对老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虽然年纪大了,却也不曾怠慢自己的生活。他们还买了辆脚蹬的破三轮车,老大爷载着老大娘,村头村尾的闲逛捡垃圾。他们这样能挣几个钱啊?我问村里的大叔大婶们,村里人说也不知道,饿不死就是。
我放学回家经常会遇到这对老人,他们踩着破旧的三轮车,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可是每次见到她们都是笑容满面,贫困的生活并没有打垮他们,而是让他们活的更加坚强。
听村里的人说,有次看到老爷爷穿着件旧西装,骑着他那辆破三轮载着穿花裙子的老奶奶招摇过市,老奶奶手里还拿着花,好像在举办他们的婚礼一般。村子里的人都骂他们离经叛道,不知廉耻。可是他们做错了吗?如果不是被自己的儿女所抛弃,她们怎么会住着破房子忍受风吹日晒,又怎么会靠捡垃圾过活……两个老人相互依靠,他们明白,在外人眼里,他们就是异类,可他们早就不在乎了,对他们而言,在经历那么多打击后,别人的羞辱,远 不如眼中的另一半重要,人生的最后一程,他们约定携手共度。
几年后我去外地上学,再回老家时,老爷爷已经去世,没人知道老爷爷是怎么死的。自那天后,在村里人的眼里,这两个老人就如同空气一样,大家选择性遗忘了他们,更没人在乎他们的死活。捡垃圾的老人变成了一个,老奶奶还是穿着当年的花裙子,只是裙子已经褪色,再也没有当年那般鲜艳,踩着旧三轮车载着她的人已经走了,她还是从村头走到村尾,夕阳把她孤单的背影拉的很长,很长。
后来又过了一年,老奶奶也死了,听说是捡垃圾的时候摔到河里溺死了。我突然想再问些什么,可是想想这又与我何干,也许陌生人的人生,在我们这些村民眼里,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村口的广场上每日都聚集着很多的人,他们穿得干净整洁,有的人喝茶谈天说地,有的人带着小孩东奔西跑,有的静静靠在椅子上晒太阳。一切都是那么平静,祥和。我突然想起那对老人,他们人生的最后一程,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吗?
这些我永远不会知道了,我只知道,两个被儿女抛弃的老人在人生的最后相濡以沫,在这悲凉的世间,拼尽一切在一起,那破旧自行车上两个老人绽放笑容的时刻,也许就是他们最想要的生活吧。
人生是一场单向的旅途,在旅途中,我们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也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事,当你回首眺望,曾几何时,很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到老了之后再来回看,做错了吗?也许这个老爷爷当初不跟自己的儿女闹翻,也许老奶奶年轻时对自己儿女好点,也许这一切,这些事还会发生吗,可不经历过又怎么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