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佘峥 通讯员 陈莉莉 图/市教育局 提供 除署名外)新学期,海沧区绘童瑶孚祥幼儿园孩子每天都要玩丢沙包。它其实是这家幼儿园近视防控的举措之一——锻炼小朋友远眺和眼睛追踪能力,从而起到护眼作用。
在前埔小学,一天有两次,学生们在清洁双手后,一丝不苟地做眼保健操。老师们坚信,如果做得正确,已延续数十年的眼保健操可以使眼睛得到放松,对视力有一定保护作用。
在阳翟小学,学校为学生设计校外体锻一小时打卡表,包括俯卧撑、跳绳、平板支撑等,既鼓励动静结合,又有户外有氧运动。
9月是第7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绘童瑶孚祥幼儿园、前埔小学和阳翟小学是厦门学校诠释今年宣传教育月的主题“注重行为干预 融入日常生活”的缩影。
不过,厦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不止在9月。中高考等学业成绩都争一流的厦门,一直在追求一个数据的下降:中小学生近视率。
这来之不易——近三年来,线上学习时间加长,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孩子们局限在学校和家庭的“两点一线”,户外活动减少,眼睛得不到有效放松,导致部分学段近视率有所上升。
按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说明,当6岁以上儿童青少年裸眼远视力<5.0时,通过非睫状肌麻痹下电脑验光(俗称电脑验光),等效球镜(SE)≤﹣0.50D判定为筛查性近视。
市教育局体卫处表示,不少人认为,近视不是大问题——如果近视,可以戴眼镜。事实上,近视不仅会带来生活不便,高度近视还是视力障碍和失明的主因之一。孩子越早近视,就越有可能发展为高度近视。
在近视防控基础上做加法,开展形式多样的视力健康教育。例如,增加专题讲座,倡导家长增加陪伴孩子户外活动时间。
市教育局组建首批以眼科学、眼视光学专业专家为主的全市卫生与健康教育宣讲团,这支视力“轻骑兵”分年龄段、分对象设计内容,到各校宣讲近视防控等知识。
当下,越来越多的科技新产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使孩子们经常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导致他们用眼强度大增。这些都是造成视力减退、近视低龄化的因素。市教育局也努力在孩子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上做减法,要求老师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与此同时,学校加强学生手机管理。
在强化近视防控管理上做乘法,即升级监测模式。从2021年9月起,厦门校园视力普查项目增加屈光度数检测,提高检查数据的准确性。
今年,我市越来越多学校引入新型近视防控监测设备,平均每位学生20秒可完成一次屈光检测,一站式完成裸眼视力、屈光度等筛查。有了这种“傻瓜式”的智能检测机器,学校可根据各班级课程安排,随时自主测视力。
实践还证明,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是最简单且有效的预防近视策略。厦门学校通过体育课和“大课间”体育活动,培养孩子运动习惯;与此同时,还为学生提供更多课余运动场地,截至2022年底,我市对外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含校区)达144个,实现“应开尽开”。
2022年市委市政府将“教室护眼灯改造”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全市中小学共改造完成超过11000间教室,更换照明灯——新安装的LED灯提高了教室照明的亮度和均匀度,具有防频闪、防眩光、防蓝光等功能,有效改善教室照明环境。
本月,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做好2023-2024学年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通知》,对新学年近视防控工作划了九个重点。
与此同时,市教育局表示,保护孩子的视力,单靠教育部门和家长,是“孤掌难鸣”,还需要各方援手。
据介绍,本学年,市卫健委对0-6岁视力不良情况幼儿的建档跟踪,每年开展一次基层眼科医师、眼保健医生、儿童保健医生培训,确保每个区均有合格的视光专业人员提供规范服务;市市场监管局将严格监管验光配镜行业,不断加强眼视光产品监管和计量监管,加大对眼镜和眼镜片的生产和销售等执法检查力度;市体育局持续推动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向儿童青少年免费或优惠开放。
近视防控的“关口”前移,幼儿园增加孩子户外运动,还要引导家长提高家庭眼保健意识,家长以身作则,共同控制“视屏时间”。
学校开发课间趣味远眺,例如,开展“寻找青春树”活动——在班级走廊设置相对固定的眺望区,或是室外设立近视保护区,课间休息时,指导学生在自然光下,寻找一棵树木,进行“绿色”眺望的视远训练。
学校在课间10分钟要“清空”教室,让学生起身离座、走出教室,到操场活动或在走廊散步、远眺,让眼睛感受光的变化,缓解眼睛疲劳。
学校要在新学期开学一个月内完成课桌椅高度调试;将“双姿”纳入低年级行为规范训练,教会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和执笔姿势;保证教室前排课桌前沿距离黑板2.2米。
我市将继续积极推动教室照明改造,逐步实现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室(含功能教室)照明100%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不断改善视觉环境。
严格落实学生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探索学校通过配备近视防控数字化设备,升级成自主开展日常近视监测的模式。
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率等的报告和统计分析。“一生一档”建立学生视力健康电子档案,为学生个性化定制防治措施,控制近视趋势。
教育主管部门面向班主任、校医、班级学生视力健康委员,开展班级日常视力健康管理工作和学生用眼行为规范培训。
开学初,也要上近视防控“第一课”,即开展“五个一”活动,上好开学第一堂视力健康课、召开一次主题班会、组织一次家长宣讲、开展一次校园宣传、进行一次国旗下讲话等,通过课堂、校园电视和广播、宣传栏、班会、班团队日等渠道和形式,引导中小学生养成健康用眼习惯。
成立学校学生视力健康管理领导小组(简称“视管小组”),由校领导、班主任、校医(保健教师)、家长代表、学生视力保护委员和学生志愿者组成。
视管小组的职责是:考核各年段开学初课桌椅调整情况、课间趣味远眺活动落实情况等,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交叉检查,将近视防控考核细化到教师和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