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已提前下达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投资50亿元,加之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以工代赈任务40.5亿元,2025年度以工代赈中央投资总额已达140.5亿元。
以工代赈,作为一种创新的扶贫方式,通过开展工程建设,吸纳困难人群就业,让他们以劳动换取报酬。这一政策不仅能推动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能培养和锻炼困难人群的劳动能力,同时为他们提供薪酬,实现了多重效益。
2025年的140多亿以工代赈资金,将重点聚焦于困难地区和重点群体。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革命老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任务较重以及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地区,将成为资金倾斜的重点。这些项目将优先吸纳低收入群众,特别是农村脱贫人口、防返贫监测对象、因灾需赈济人口、易地搬迁脱贫群众等参与,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在落后地区,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农民想要挣钱往往面临诸多困难。除了传统的农业种植、养殖之外,几乎很难有其他就业机会。因此,这次以工代赈资金的投入,将为这些地区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据透露,这些投资将重点支持五大类建设项目:一是建设通村公路、田间生产便道、产业路等各类道路3550公里,以改善农民出行条件和推动产业发展;二是整治农田1.5万亩,提高农田生产条件;三是开挖或铺设各类供排水管网1320公里,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水利条件;四是修建小型漫水桥、涵洞、山坪塘、蓄水池等790座,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五是修建小型堤防、干渠1600余公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将为当地农民创造出家门口的就业机会,还将极大地提升当地的基础设施水平。道路、农田、水利等设施的改善,将使农民出行更加方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优化,庄稼产量有望日益提高。
以往农村搞建设,往往由外来工人承担主要工作,当地农民很难获得这些就业机会。而此次以工代赈政策的实施,将重点吸纳当地困难农村人口参与就业,既建设了家乡,又增加了收入,实现了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