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分钟说春节·之八】元宵节为何要观灯?锦绣中国年
时间:2024-02-17  浏览次数:663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道教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相传,正月十五日正是蚕神嫘祖的生日,因此这一天便成了百姓祭祀“蚕神”的日子。祭蚕神用白粥加上肉脂为供品,同时用一杆竹竿挑着灯烛插在田间,谓之“照田蚕”(据说观察灯火颜色可以判断一年的丰歉)。这项活动逐渐成为了后代元宵节观灯习俗的一种源头。

  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灯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上一篇: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下一篇:2022国考公安专业科目知识点:公安与警察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