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商务部公布全国第三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名单,广西贵港市、贺州市、河池市榜上有名。加上之前入围试点的南宁、桂林、玉林、北海、钦州,广西入围试点城市已达8个。
按照商务部等13部门研究制定的《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指在居民“家门口”,也就是步行5至10分钟范围内,优先配齐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引进智能零售终端,让消费更便捷;在居民“家周边”,也就是步行15分钟范围内,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娱乐、休闲、社交、康养、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让消费更舒心。
拿“小修小补”来说,试想,在一个居民集中居住的片区,如果配把钥匙、修个家电,要去很远的地方才能实现,有多少人会因为生活的不便而徒增烦恼?
毫无疑问,“小修小补”契合居民的切身需求。而上述三年行动计划恰在这个方面有所着力——该行动计划的一个原则,是要求做到“缺什么补什么”。
从广西的情况看,“小修小补”已受重视。今年3月以来,在商务部的指导下,广西积极推进腾讯“小修小补”引路行动,持续引导居民身边的“配钥匙”“手机维修”“裁缝”“修鞋”“修伞”“开锁”“家电维修”等修补小店在腾讯地图标注,各类“小修小补”的便民摊为居民构建起熟悉、亲切的便民生活圈。5月,腾讯发布的全国首份“小修小补”便民地图数据显示,广西修补门店数排全国第8位。
除了修补门店,便捷、舒心的社区生活还“缺什么”,需要“补什么”?为数不少。比如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发展“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其中,“一店”指便利店,“一早”指早餐店;“一菜”指菜市场,“一修”指配钥匙、修鞋等服务;“一老”指老年康护,“一小”指幼儿托管。
而且,“缺”,是更新变化的;“补”,需要持续跟进。因此,“缺什么补什么”,应成为一种工作理念,时刻在心。不少地方的小区规划、建设,为何屡屡出现各种让居民不满的情况?一些小区曾经受到业主好评,为何时过境迁屡遭居民吐槽?就是因为缺少这种理念,需要补上这种理念。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对群众的“不足”,需多问需于民;要补上各种“不足”,应常问计于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满足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把生活圈变成“便捷圈”“舒心圈”。
“缺什么补什么”的理念,还可以放到更广的范畴中去运用。不知道自己的服务对象“缺什么”,或者明白“缺什么”之后却不行动去“补什么”,这样的部门不称职。(利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