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西湖志III——不亦快哉 闵学林、徐默作品展”在杭州南山路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古往今来,杭州西湖都是文人墨客的宠儿。泛舟畅饮,对湖抒怀,不亦乐乎。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西湖志”展览系列更是从第一届始,便聚焦于此。画之纯粹,人亦纯粹,久违的“纯粹”,就是“西湖志”所坚持唯一之“志”,此“志”乃西湖之“志”,更是西湖人物之“志”,志存高远,廓然无圣的同时,又不失人间时境。
与前两届“西湖志”不同的是,此次展览增设标题“不亦快哉”。艺术家闵学林和徐默,相映成趣亦相互焕发,而他们的相近之处便是“快意”。“仰天大笑出门去,驿路梨花处处开。”展览以双个展的方式,邀请两位艺术家做平行展示。展览各自独立,观者却可以现场感受到两个展览间的亲疏关系,更可观摩两位艺术家的彼此镜鉴。“快意”不仅指向笔下的肆意,更隐射出日常的情性。笔法与情性融为一体,“意气”与“义气”展现淋漓。
一楼圆厅“裳裳者华”,率先映入眼帘的是《西湖掠影》系列。这里不仅有柳浪闻莺、三潭印月等湖光山色,也有西湖国宾馆等与西湖边生活息息相关的人文景观。闵学林畅游于西湖之忆,展现出艺术家个人的生命经验与西湖人文山水的共构图景。由景生情,情亦造景,乘兴而来,又兴尽即止。
二层圆厅“超以象外”以闵学林巨幅书法为主。在巨幅书法如山林般的阵列里,笔墨金石之气扑面而来。在此,书法既是林石,又内化于花鸟,仿佛呈现出气吞万物的故里山河。艺术家援书入画、取物造象,却又超脱于此,意随笔行。
徐默形质坚苍、风神尽出的意笔人物作品位于一楼方厅。艺术家品百代过客,斟酌其韵致所在,忠义杰特之气,离寓放旷之怀,皆神醉心往而酣畅淋漓。而二楼方厅的风格又截然不同。这里既有杖藜行歌的肆意洒脱,也有放荡不羁的整体情怀。展厅中间的巨幅作品是《十八罗汉》,展现罗汉的千人千面,潇洒顿挫,用笔婉转但又飒爽豪放。人物也可拟万物之形,情性尽可存山海之象。
移步至三楼展厅,便能够看到闵学林、徐默两位艺术家作为教师时所绘的课徒稿和绘画文献,以这样的形式映现了两位艺术家长期的教学工作以及高度自觉的持续创作过程。课徒不仅意在传授经验,更是从细微波澜处以溯源头,进而演化和积淀为与自然风情、山河故里相濡以沫的人文感知。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无论是终年栖息倘佯于湖畔,还是契阔天涯唯余“梦寻”,钟情于此湖山者,总能在自我的问询中展开一种心境与况味。而两位艺术家就像《西湖志》诗文中所言:“夕阳回望,依然一碧天水。”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在开幕式中提及:“这个展览简简单单轻轻松松就是为了抒发出人生的快意,绘画的快乐,笔下的快感。艺术是快乐的事情,同时艺术也是有快感的事情,这一点我们千万不要忘记。要不然怎么能够支撑着我们去消磨着所有的这些案牍劳形,所有这些纷繁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