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C实战部署
时间:2024-06-13  浏览次数:663

  美国海军近日宣布,“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群首次搭载F-35C“闪电II”战斗机进行部署。这标志着美国海军舰载战斗机正式跨入“5代机”时代,由此带来的诸多变化值得外界关注。

  1993年,美国防部启动联合先进打击技术验证机项目,意在发展一款各军种通用的轻型战斗机,取代F-14、F-15和F-16等现役战斗机。1996年3月,该项目更名为联合打击战斗机计划。在这一计划下,诞生了F-35系列战斗机。

  F-35系列战斗机包括A、B、C三个型号。其中,F-35A是陆基常规起降型,F-35B为短距/垂直起降型,F-35C是舰载弹射起降型。不同于F-35A与F-35B早已大规模列装部队,F-35C列装最慢、形成战斗力最晚,加上仅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使用,因此成为该系列中最“神秘”的机型。

  事实上,F-35C并非美国海军“理想中的”下一代舰载战斗机。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海军开始筹备发展下一代舰载战斗机时,目标是获得一款双发重型隐身战斗机,这款战斗机要比当时服役的F-14战斗机飞得更远、隐身性能更好。然而,随着冷战结束,美国会大幅削减军费开支,美国海军不得不放弃原计划,加入联合打击战斗机计划。在这一框架下,美国海军将下一代舰载战斗机的部分设计融入F-35C,导致后者与F-35A、F-35B有很大区别。

  一是体型更大。F-35C拥有更大的主翼和垂直尾翼,机翼总面积比F-35A增大35%,空重达到15.7吨左右,超过F-35A、F-35B,甚至超过美国海军现役的F/A-18E/F“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机。

  二是作战半径更远。F-35C能携带更多燃油,标准挂载下的作战半径达1100千米左右,是F-35系列中作战半径最大的机型。

  三是单价更高。由于产量少加上设计复杂,F-35C单价一直居高不下。最新一批F-35C单价约为1.5亿美元,远超F-35A的9000万美元,是现役F/A-18E/F“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机单价的3倍。

  F-35C原计划搭载在福特级航母上,但由于该级航母的建造进度严重滞后,导致F-35C列装速度缓慢。迫不得已,美国海军决定由尼米兹级航母搭载F-35C进行部署。

  2018年底,美国海军首支装备F-35C的作战部队——VFA-147攻击机中队在尼米兹级航母3号舰“卡尔·文森”号上进行新舰载机适应性起降测试。随后,该航母开始改装,直到去年8月结束。此次部署表明,美国海军首支F-35C中队已经成军。目前,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共有3个F-35C中队宣布形成完全作战能力,具备实战部署条件。

  从“卡尔·文森”号航母搭载的第2舰载机联队看,其主要战斗力量采用“混搭”模式,即1个F-35C中队、3个F/A-18E/F“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机中队和1个EA-18G“咆哮者”电子攻击机中队。考虑到F-35C是首次部署,且只有一个中队,此次部署的重点应是对VFA-147攻击机中队的运行能力进行检验,进一步加强与航母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促使F-35C尽快形成战斗力。另外7月时,美国海军决定削减F-35C采购规模,将每艘航母上配备的F-35C中队数量从两个削减为一个。因此可以肯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海军舰载战斗机将继续采用这种“混搭”模式。

  即便如此,拥有F-35C的“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群将迎来作战能力上的变化。一方面,F-35C具有较强的数据搜集、处理和传输能力,能拓展编队对战场态势的感知能力,为编队内的作战舰艇或F/A-18E/F“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机提供引导,扩大火力圈。另一方面,F-35C凭借隐身优势,能够对对方战斗机和舰艇实施先发打击,为争夺作战海域的制空权取得先机。未来,在舰载加油机的配合下,F-35C将助力美国海军海上作战编队进一步强化对所在海域的控制。

  目前,美国海军共有9个航母舰载机联队。根据规划,到本世纪30年代,每个联队将至少配置一个F-35C中队,加上美国海军陆战队计划编设的4个F-35C中队。届时,美国海军航母打击群将拥有可观的5代机规模。

  即便如此,F-35C仍面临一些问题。作为F-35系列战斗机中最晚服役的型号,F-35C的生产进度缓慢。目前为止,洛-马公司仅向美军交付70架左右。另外,该系列战斗机面临发动机短缺问题。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报道,一名美国防部官员称,由维修能力跟不上带来的发动机短缺是一个“严重的战备问题”。到2022年,大约5%到6%的F-35机队可能没有足够的发动机可使用。

  目前,美国海军、空军联合开展“下一代空中主宰”项目研究,计划开发下一代舰载战斗机。该项目的首架全尺寸技术验证机已完成首飞,最快将于2030年服役。届时,将出现这样的局面,F/A-18E/F“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机还在服役中,F-35C刚完成13个中队的最低规模部署,下一代舰载战斗机已经迎头赶来。F-35C能否顺利成为主力舰载机,抑或被迅速替代,且需拭目以待。(杨王诗剑)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记者11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日前结束,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各1名载荷专家)。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在解读高光谱分析技术为珍贵文物进行三维“留影”的最新进展时说:“光谱是辨别物质的‘指纹’。前不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运用三维技术,首次根据出土头骨,复原出一尊男性红山先人的容貌。

  1966年12月的一天,罗布泊,一朵巨大的白色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爆炸成功。

  苹果公司10日在2024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个人智能系统“苹果智能”。该系统集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可应用于苹果多款产品。

  芒种时节农事忙。河南、山西等地麦收陆续进入尾声,湖南、江西一些地方正忙着种稻插秧。北方收麦、南方种稻,收与种紧密相连,南与北交相辉映,中部这片土地上充盈着丰收与希望的气息。

  记者10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抚仙湖太阳观测和研究基地研究人员利用界面区成像光谱仪(IRIS)以及其他望远镜的数据,详细研究了太阳黑子中色球层本影波的精细结构,并在揭示其驱动源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此项研究表明,色球层本影波很可能是由声学波驱动的。

  《经济参考报》6月11日刊发文章《一个计量单位里的创新力|1毫米精准控制造就机器人巧“手”》。现在,机器人的蛇形3D内窥镜和手术操作臂能够自单孔进入人体,在患者体内进行全方位、大范围的运动,兼顾高负载力和精细操控能力。

  在自主自立这一原动力的驱使下,李德仁还带领团队研制了我国天-空-地3S集成的测绘遥感系统,构建了自主可控的国产地理信息技术体系。那时,李德仁团队自主研发的“珞珈二号”卫星获取了河北受灾地区上空的雷达图像,并观测到一处堤防决口。

  6月5日,中国商飞公司一架ARJ21支线大型客机,分别从上海浦东机场和山东东营机场起飞,圆满完成首次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演示飞行任务,展现了加注SAF后两型国产商用飞机的良好飞行性能。此次两型国产商用飞机演示飞行所使用的SAF,采用了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生物航煤生产技术。经过一系列技术攻关、装机验证工作后,该公司于今年2月获得中国民航局适航批准。

  “我们正在实施‘科技突围’工程,要把着力点放在有资源有特色有优势的稀土、乳业、新能源等领域,在点上争取实现‘起跑就领先’,以点带面把科技搞上去、把产业提上来。

  麻辣烤翅、鸡肉沙拉、鸡丝凉面……夏日时节,多样的鸡肉食品丰富着人们的餐桌。2021年,“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3个国产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审定,打破了种源100%依赖进口局面。

  6月5日,中国商飞公司一架ARJ21支线飞机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圆满完成首次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演示飞行任务。 两型国产商用飞机演示飞行所使用的SAF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生物航煤生产技术,原料来自餐余废油。

  通过长期以来对石板滩生物群进行的大规模化石挖掘,团队于2019年新发现了一类大型的海绵动物化石,将其命名为“螺旋网格海绵”。 螺旋网格海绵化石的发现,表明前寒武纪存在非生物矿化的海绵动物。

  “三夏”时节是粮食生产的关键时期,夏收、夏种、夏管决定着全年粮食的长势,集聚农民的期望,影响经济的发展。针对粮食生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实现粮食增产提质,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

  该平台此次搭载了北京星辰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毫牛级氪工质霍尔电推载荷,该电推载荷将用于在轨拖车原理验证。纳星三号A星、B星是由清华大学和北京天链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2颗遥感技术验证卫星,将开展对地遥感成像、对地光学信标导航验证。

  记者6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康君副教授团队研究发现,辣椒中辣味成分主要来源——辣椒碱,可激活胃内抗氧化系统,预防酒精所致的急性胃黏膜损伤。




上一篇:F-16坠毁黄海十天三坠!是战隼变垃圾还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下一篇:F-86“佩刀”朝鲜战争志愿军最头疼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