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时期,向皇帝告状可谓是一门技术活。与其手持状纸或空手冲向皇帝的车驾,像个伤心人一样诉说情感,这样的人很可能会得到一份盒饭。因为皇帝的侍卫会迅速制止他,即便没有受伤,根据《大明律》的规定,他也会面临绞刑的判决。明智的做法是首先询问路旁的报刊亭,向通政司问路。通政司,即“通政使司”,类似于现代的信访办,负责受理内外的章疏、敷奏、封驳等事务。这是告御状的正确第一步。然而,通政司通知告状者案件已受理的同时,也会将其投入牢狱。尽管这听起来有些奇葩,但这是无奈之举。当年朱元璋颁布法令:只要百姓有冤情,手持大诰(大明的法典),都可以来京处理。然而,执行的结果让朱元璋感到恶心,成群结队的百姓从千里之外来京告状,朱元璋派官员千里之外查证,发现大部分案件都是在扯淡。即使真的有冤情,很多也只是一些小事,比如欠几两银子,这让朱元璋感到非常气愤。
《武林外传》的背景就是明朝。因此,想要告御状,必须有天大的冤屈。如果在牢中没有受到报复,毫发无损,而且成功排队等到了进京的名额,那么就可以进京陈述冤屈了。但务必确保自己能够胜诉,否则很可能会被打板子,几十板下去,半条命也就交代了。
综上所述,明朝时期告御状是一项危险而又充满技巧的活动。百姓要处理冤屈,首先得向通政司请教路。通政司会告知案件已受理,但告状者也将被投入牢狱。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源于朱元璋的法令,让人感叹百姓为讨个说法竟然要冒如此风险。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确保自己的案件是真实有据的,还要小心应对可能的报复。只有顺利排队等到进京的机会,百姓才能真正有机会陈述冤屈。但即便成功进京,胜诉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为法律的严苛和官员的查证使整个过程充满了曲折和危机。
终究,告御状是一场冒险。历史上的这一情景或许有些令人啼笑皆非,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殊性。朱元璋为了倾听民声,放开了告状的门槛,然而这一举措却让他陷入了无法解脱的尴尬境地。告御状的路并不容易,但这也是为了维护正义和捍卫自己的权益。历史的镜头中,那些百姓或许并没有成为英雄,但他们敢于挑战当时的制度,为后人树立了勇敢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