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把水资源保护并利用好,既关系着人居生活的幸福指数,也是衡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尺。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5周年之际,记者深入采访长江沿线的重庆、湖北、安徽和江苏等地,探访我国治水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一滴水从取用到净化再到重回江河,走过了怎样的历程?走进安徽六安水管家集控中心,一滴水的旅程跃然眼前。
水质净化厂的流量如何?排水调度是否通畅?管网运行有无故障?在六安水管家智慧调控系统监控室,巨幅屏幕上的数据不断刷新,全市1370千米供水管网、909千米污水管网、1505千米雨水管网、21座泵站、7座水质净化厂、4座自来水厂等信息尽收眼底,过去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仅为44.8%,现在城区14条黑臭水体完成治理销号,水管家治水模式助力六安重回水清石见。
“长江经济带城镇治污治水的关键在于系统治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不同主体在给水、排水、污水处理等环节‘单兵作战’,不仅治水成本高,效果也不明显。”长江生态环保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殿常告诉记者,水管家以系统治理的思路治水,构建了以管网为重点,集厂网河、供排涝、投建运于一体的水循环完整闭环管理系统,覆盖了取水前端、居民小区、市政管网、末端处理等环节。
据统计,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在长江沿岸城市已投运325座污水厂(站),污水处理能力达426吨/日,建设及投运管网1.8万公里,治理完成区域的雨污水溢流污染减少70%,32处重点黑臭水体变清流。
“系统治水是将地上地下、河里岸上的每一滴水都管到。但管到还远远不够,还要管好,这就要打造智慧化的管理模式,用数字技术为治理工作赋能。”王殿常进一步介绍,水管家智慧调控系统实现了对所在区域所有涉水场站的集中监视、远程控制与一体化调度。例如,到了雨季,水管家智慧调控系统会依据气象信息迅速生成降水模型并做出预案,避免城市内涝;每逢节假日城区用水量急增时,若自来水厂供应不及,系统则会下达调水指令,召集邻近的自来水厂前来“增援”,缓解供水压力。
近年来,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技术蓬勃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构建智慧水利体系,以流域为单元提升水情测报和智能调度能力。从“治”到“智”的背后,折射出水务行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
“智慧治水模式的基础在于精准的数据采集。这一过程就像体检,哪条地下管道需要修复,哪里需要疏通,新增管网如何设计等,每个流程都需要数字赋能,这对水务行业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谈及智慧治水模式的推进重点,长江大保护管网数字化管理系统运营中心主任程昊表示,数据采集是智慧系统的基础与底座,只有做好数据采集和监测,才能以此为基础构建相应的模型,并在此之上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统一调配,推动整个系统智慧运转。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国家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7.9%,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长江干流连续3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黄河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同比分别降低3.7%、5.5%。
“作为生态环保行业的组成部分,水环境治理良好发展势头带动了相关专业设备的需求和研发,为上下游产业注入了巨大生机。”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李激表示,一方面,目前水环境治理各种设备都得以广泛应用,但在更高端的检测仪器、仪表与材料等领域,尚有广阔的市场开发空间;另一方面,数字智能、绿色低碳正成为水环境治理发展的新动能。
生态环境治理进入新阶段,激活了环保产业更大发展空间,但如何保障充分的资金支撑始终是绕不开的问题。“现在最大的难题是如何推动加快建立更为成熟的投资模式。”王殿常坦言,“只有可持续的投资模式才能有可持续的新增项目。”
各方正在积极破题。早在2015年,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明确提出“污染者付费”原则;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完善长江经济带污水处理收费机制有关政策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有效利用价格杠杆加强和改善水污染防治。长江生态环保集团作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保建设工作的实施主体,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探索建立涵盖污水收集、处理、污泥处置全过程的定价、动态调整和费用保障机制,构建以污染物收集量和削减量实际贡献为核心的计价付费体系,从而实现污水价格市场化、管网资产可经营、污染治理可持续。
“城市水环境,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是管网。”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安徽区域公司执行总经理黄荣敏表示,“要通过试点盘活价格机制,打通融资渠道,形成可复制并推广的模式,带动全行业把水环境可持续治理这件事做好。”
在重庆,长江上游最大的江心岛——广阳岛经过生态修复,田园风景美不胜收;在江西省九江市,双溪湿地公园鸟飞鱼跃,地下却藏着一座1.2万平方米的污水处理厂,“地下治污、地上造绿”的治理措施让生态性与经济性实现双赢;在浙江省松阳县,治水后的土地能级得到大大提升,初步形成了生态产品的生产、交易与流通路径。
2021年4月份,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明确,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从调查监测、价值评价、经营开发等方面给出了具体措施。
从全球环保产业实践经验来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依然处于探索阶段。王殿常表示,过去,很多人认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指环境治理之后能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未来,我们希望从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多层面去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比如能源环保能否实现一体化发展,治理中的垃圾如何实现资源化利用等。”王殿常说。
相关探索正在行业内推进。江苏省宜兴市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打破传统污水厂仅净化水质的单一功能,变污水厂为资源厂,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新思路。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翼飞介绍,该厂通过对水、肥、气的综合利用,将污泥连同秸秆、蓝藻、畜禽粪便等进行发酵,产生的沼气经增压脱硫后用于发电,发电产生的余热则可用于高干厌氧供热及厂区冬季采暖,目前厂区总能源自给率已达60%以上。
“‘双碳’目标下,污水处理厂如何实现能源自给是绿色发展的关键议题。”张翼飞表示,除了减污,还要降碳,不仅还城市绿水,也让生态产品的“含金量”更足。(纪文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药研发驶入快车道,本土药企研发的药品在满足国内患者需求的同时,也开启了出海之旅。
国家能源局30日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72亿千瓦,同比增长93%,占新增装机的76%。内蒙古一批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项目稳步推进,广东、海南、福建等地在建核电项目全面推进,双江口、玛尔挡等重点水电项目进入土建施工高峰期。
近日,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保障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时强调指出,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巩固好已经取得的成果。
29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在深圳东南约180公里的陆丰8-1平台,我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平台燃气轮机成功“点火”,正式投入使用。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将于10月31日返回东风着陆场。记者29日晚从东风着陆场了解到,目前,着陆场已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等待神十六乘组天外归来。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打好种业振兴行动这场翻身仗,必须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加快推动高水平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引导资源要素向种业企业聚集,实现种业全产业链现代化,推动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
我叫吕天雄,一名85后创业者,NEST巢空间的创始人,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东城人,也是东城文化消费初创者中的一员,同时还是东城产业消费蓬勃发展下应运而生的“个体户”。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黄维院士、李林教授团队与西北工业大学彭勃副教授团队合作,设计出一种用于快速检测人脑神经胶质瘤标志物的双光子荧光探针,该项成果有望应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术中导航。
黑色西装,略有些花白的头发,招牌式灿烂的笑容,10月25日下午4时30分,清华大学理科楼一间不大的会议室里,巴克利奖获奖者薛其坤准时出现在媒体面前。2008年,华裔物理学家张首晟提出了在磁性拓扑绝缘体中实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方向,引发各国科学家竞相投入实验。
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单位,在此次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中,中国电科在陆海空天布设了航天测控通信网,并为交会对接打造了性能更优异的激光交会对接雷达等关键设备,全力保障任务成功。
10月26日,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以下简称“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F(以下简称“长二F”)遥十七运载火箭点火升空,随后将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
“到2025年,推动一批高价值专利实现产业化。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明显提高,全国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8000亿元。一批主攻硬科技、掌握好专利的企业成长壮大,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加速形成,
近年来,广西钦州浦北县坚持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三农”、促振兴,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25日在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表示,这次飞行任务将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
成果组团亮相,院士轮番登台,科技大秀云集,观众络绎不绝……不久前举行的2023年全国科普日安徽省暨合肥市主场活动盛况空前。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科学家主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报告称,他们发现了新的FRB,每个仅持续百万分之一秒(1微秒),是迄今观察到的“寿命”最短的FRB。
人类比机器更擅长综合泛化。美国纽约大学科学家团队此次用证据表明:神经网络能掌握与人类相似的系统泛化能力。